第293章 年代小聋哑9(1/2)
接下来就是一家人不停的实验,毕竟一点听不见,和听力差可完全是两码事。刘玉溪这也是没办法了,她这个身子太小了,还有太多东西没有学习过,如果完全按照原主的经历走,最合理的结局就是依旧变成哑巴。
她来的这段时间,一个新词都不敢冒出来,一个两个的家里人还可能注意不到,多说几句你试试?
这真的是不亲身经历,都无法理解的那种无奈,她现在最庆幸的是自己有精神力,不然,她可能都要上演一出“失踪人口”了。
不离开原身家庭的这些熟人,她都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坚持活到原主的年纪。
不记得谁说过那句话:“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光明!”就是她现在的感受。
作为一个健全人,她真的无法适应这种完全听不见,说不了的生活,她自己失语的那两天,可是能听得见,会写字的。
还好,现在的医疗水平不够,还好,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家里人带她到北京,上海看病。
等她成年,也只是刚刚改革开放,如皖省下面这样的小村子,不到90年代,改变都不会很大。
只是以后家里人得多辛苦一点了,毕竟大声说话还是很费嗓子的,还好家里人多,刘玉溪在家里人的声音加到张大妮骂人时的音量时给了反应。
一家人都高兴万分,牛小兰更是哭的不能自已,小女儿出事这半年多,她每天晚上都睡不安稳,总是在后悔。
其他人可以感慨一下二丫头命不好,毕竟事情已经发生了,这是药物导致,是个概率问题。
可她却恨自己为什么不再细心一点,为什么没有早早发现二丫头发烧,要是二丫头没有烧得那么严重,就不用打针,也就不会聋。
她刚知道二丫头聋了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办法接受,这一聋就是一辈子,她的二丫头还那么小,她都不知道二丫头以后要怎么过活。
还好,还好,还好老天爷开眼,听力差点没事,能听见就行,有家里人慢慢教着,哪怕上不了学,至少自己生活没有问题。
从这天起,家里的三个哥姐每天带刘玉溪的时候又多了个任务,就是教她说话,刘玉溪也是表现的非常配合,哥姐教的陌生词语,她听过一遍就记得。
小孩子都是好为人师的,刘玉溪表现的好,他们只会觉得自己厉害,因为他们教的好,刘玉溪才会“一教就会”。
这就更加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一股脑都教给刘玉溪,所以教学的内容,就从日常用语延伸到了小学知识。
刘玉溪也是来者不拒,趁着小孩哥小孩姐的兴趣还在,那肯定是能多学点就多学点,时不时的还得来几句彩虹屁,得保持几位的教学积极性啊!
不然等他们上学后,不愿意抽空教学了怎么办?还好,一般孩子“好为人师”的特性,不进入社会都不会消失。
双方配合下,不到一个月时间,刘玉溪就掌握了大部分日常用语,数字可以从1数到100了,大人们下工后也都会抽空和刘玉溪唠几句,这样的交流,也让家人都刘玉溪的进步接受良好。
等刘玉山他们开学后,天已经没那么热了,刘玉溪就开始跟着她妈上工。
快秋收了,所以家里就没有留人,张大妮每天都会提前回家做饭,她回家就会把刘玉溪也带回去,虽然三伏天过了,可还有个“秋老虎”呢,怕刘玉溪一直在外面,回头又给晒伤了。
每天中午吃过饭,刘玉溪就被安排睡午觉,一觉睡到哥姐放学,或者张大妮回来做晚饭,当然,这个时间是刘玉溪特意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