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年终奖和考试(43K)(2/34)
,适当缩减一些不必要的业务,盈利好的部门则加大投入。他的讲话向来简洁效率,通俗易懂,契合鸿启公司的风格。
整个公司中高层其实高学历水平的人并不多,特别是早些年跟着李启光一起打拼的那些人,虽然一直有在学习,但跟真正的高科技公司相比,差远了。
因此是越简单越好。
老李同志说话也不拖泥带水,表示2025年将会是鸿启公司资源重组整合,公司改革创新、规范管理、强化责任、建章立制的关键之年,未来要进一步统筹旗下资源,在转型升级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生产,稳固农村基本盘,务必使得公司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
再就是今年公司又赚钱了,年底给大家发奖金,从高层到基层一线员工,人人有份,一起过个好年!
听到这话,在场每个人脸上都露出笑意。
这么大方的老板,没人会不喜欢。
陈景乐没想到,自己居然也有年终奖。
虽然相比他的月薪不算多,问题他加入鸿启才多久?
老李同志确实大格局。
若是让那些被大城市各种奇葩公司压榨得快要麻木崩溃的小牛马们看到,怕是当场泪流满面。
家人们谁懂啊,可算遇到正规公司了!
……
在陈景乐跟李启光眼里,新的全产业链规划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种苗研发中心。
种苗研发中心不同于一般的加工厂或者生产基地,科研能力摆在第一位。
比如实验室、种质资源库、试验田等核心区域建设,同时需要考虑包括生物安全、环境控制、科研设备、人才团队、以及后续的成果转化等在内的各种因素。
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投入才能看到产出的项目,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
像鸿启这边设计的种苗研发中心,预计初期投入就需要超过一千万,后续还要每年追加。
当然,这一千万是包括基建跟设备的费用,而不是单纯的科研费用。
需要建设分子生物学研究实验室、作物细胞育种实验室、蔬菜植保实验室、细胞工程培养驯化实验室,此外还有辅助的标本室、冷藏室等。
再就是各种先进仪器,小到光学显微镜、PCR仪、电泳仪、基因测序仪等,大到通风系统水电系统灌溉系统等。
对鸿启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拿行业巨头鲁东寿咣蔬菜种业集团来举例,他们蔬菜研发中心研发番茄种子的过程,及格率通常只有2%不到。
做科研是枯燥很考验耐心的一件事,往往一批种子种下去,最后长出来发现是失败品,只能重新来过。
如此循环往复。
最后花了整整五年,研发团队才在原来欧美的封锁下,搞出属于我们国家自己的番茄种子。
像寻常的蔬菜类,以五年计都是效率的,一些瓜果甚至要10年。
需要通过大量的杂交实验,多点、多茬口尝试,最终才研发出一批新的有效果的优质种苗。
一般的小公司,哪舍得下这个血本?
五年后公司还在不在都是个问题。
然而种苗研发就是这样,需要实打实地砸钱砸人,才能看到成果。
甚至不一定看得到成果!
好在老李同志舍得砸钱,场地跟人才方面都不用担心。
目前已经通过江北官方渠道,跟南亚所那边联系上了。双方初步达成协议,只要资金到位,研发团队随时可以进场。